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11:00:46   浏览:96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部


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税发[2002]160号
国家税务总局
2002-12-2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208号)精神,经国务院批准,现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如下:
一、新办服务型企业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企业申请认定
新办服务型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书面认定申请。
(二)企业申请认定需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
4.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5.企业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6.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7.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8.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二是核查新办服务型企业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三是核查新办服务型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四是核查新办服务型企业为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职工总数×100%。
新办服务型企业经核查,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新办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四)新办服务型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1.具有《新办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新办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5)资产负债表;
(6)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7)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2.经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以按下列办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的,三年内免征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的,三年内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
二、新办商贸企业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企业申请认定
新办商贸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书面认定申请。
(二)企业申请认定需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
4.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5.企业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6.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7.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8.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二是核查新办商贸企业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三是核查新办商贸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四是核查新办商贸企业为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职工总数×100%。
新办商贸企业经核查,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新办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四)新办商贸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1.具有《新办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新办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5)资产负债表;
(6)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7)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2.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以按下列办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的,三年内免征企业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的,三年内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
三、现有服务型企业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企业申请认定
现有服务型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现有服务型企业,其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并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书面认定申请。
(二)企业申请认定需要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
4.企业上年底职工花名册及本年度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5.企业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6.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7.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8.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现有服务型企业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二是核查现有服务型企业新增加岗位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三是核查现有服务型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四是核查现有服务型企业为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现有服务型企业在当年新增加岗位中,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招人员数)×100%。
现有服务型企业经核查,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现有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四)现有服务型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1.具有《现有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现有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5)企业财务报表;
(6)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7)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2.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三年内对年度应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减征30%。
四、现有商贸企业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企业申请认定
现有商贸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现有商贸企业,其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并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书面认定申请。
(二)企业申请认定需要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
4.企业上年底职工花名册及本年度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5.企业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6.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7.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8.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现有商贸企业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二是核查现有商贸企业新增加岗位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三是核查现有商贸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四是核查现有商贸企业为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现有商贸企业在当年新增加岗位中,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招人员数)×100%。
现有商贸企业经核查,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现有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四)现有商贸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1.具有《现有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现有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5)企业财务报表;
(6)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7)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2.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三年内对年度应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减征30%。
五、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经济实体申请认定
经济实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向其主管财政部门、经贸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
1.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政策性破产关闭企业的有效资产(以下简称“三类资产”);
2.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3.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达到30%以上(含30%);
4.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其中,地方企业“三类资产”的认定由财政部门出具证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认定及其产权多元化的认定由经贸部门出具证明;富余人员的认定、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安置比例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证明。中央企业需出具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的认定证明,具体办法按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执行。
(二)具有上述证明的经济实体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由财政部门出具的《“三类资产”认定证明》;
4.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的证明;
5.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
对中央企业兴办的经济实体,上述3、4、5项是指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具的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出具的认定证明。
6.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
7.经济实体职工花名册;
8.原企业与安置的富余人员劳动关系的变更协议及经济实体与富余人员签订的新的劳动合同(副本);
9.经济实体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10.经济实体为所安置的富余人员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11.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
主管税务机关接到经济实体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的证明和《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二是由财政部门出具的国有企业的《“三类资产”认定证明》;三是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具体包括:经济实体安置的富余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经济实体安置的富余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经济实体是否与安置的富余人员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经济实体为安置的富余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经济实体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经济实体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人数/企业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人数)×100%。
(四)经济实体享受的税收扶持政策
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实体,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六、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审核程序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可持下列材料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再就业优惠证》; 
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下岗失业人员可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手续。
七、监督管理
(一)建立健全年度检查制度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共同负责本地区年检工作。年检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企业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具备享受扶持政策的条件,防止和杜绝骗税、逃税情况的发生,凡经年检合格的,由税务部门核准继续给予企业或个人享受相关减免税待遇。
1.企业要按照年检内容和工作要求,首先做好自查自检。
2.参加年检的企业应向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下列材料(一式两份):
(1)《新办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新办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现有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现有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或《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以下通称《认定证明》);
(2)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
(3)填写《年度检查报告书》(一式四份);
(4)上年度及本年度上半年财务报表;
(5)职工花名册;
(6)工资报表;
(7)与吸纳的下岗失业人员或被安置的富余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8)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对企业报送的年检材料要及时认真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通知企业限期进行整改;对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继续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并追缴已减免税款。
对年检合格的企业,由劳动保障部门在《认定证明》上加盖“年检合格”印戳。
3.年检工作结束后,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应将年检资料装订成册,分别归档备查。
不参加年检的企业不得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在年检中发现弄虚作假,伪造《认定证明》和骗取税收扶持政策的,应缴销《认定证明》、追缴所骗税款,情节严重的,应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联合做好重点抽查工作。抽查企业不得少于各类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1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税务总局每年对各地年检认证及享受税收政策情况组织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全国通报。
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继续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应持有经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年检的《再就业优惠证》,申请办理本年度减免税手续。
(二)加强《认定证明》的管理
1.《认定证明》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统一式样,并负责监
2.《认定证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印制,统一编号备案。
3.企业关闭破产或改变其性质时,发证机关应及时收回《认定证明》。
4.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认定证明》,违者将依法予以惩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丽水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丽水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是指市政府依照《丽水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制定,以市政府或者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涉及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类行政文件。

  本办法所称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是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一定时间后,根据文件制定目的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规范性文件相关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及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进行全面跟踪调查、分析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政府法制办负责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负责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的部门或者主要实施的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评估机关”)具体负责实施效果评估工作。但是事关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效果,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评估。

  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的评估工作。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的评估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 评估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委托给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中介机构(以下简称“受委托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第六条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遵循合法、客观、公开、科学、民主的原则,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意见,科学收集、分析、评估相关资料,得出评估结论。

  第七条 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后的有关经济社会效果、存在问题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建立健全评估信息收集制度,为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工作积累资料。

  第八条 参加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第九条 市政府法制办应当于每年初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年度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组织实施效果评估:

  (一)上级政府要求进行评估的;

  (二)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议进行评估的;

  (三)因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需要,市政府以及市政府法制办,或者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实施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进行评估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意见,市政府法制办认为有必要的,应当组织实施效果评估。

  已经列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修订计划的,可以不组织实施效果评估。

  第十一条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一)合法性评估: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法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政策相一致。

  (二)合理性评估: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是否体现公平、公开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各项管理措施是否必要、适度、具有前瞻性;行政权力与责任是否相当,公民权利与义务是否相一致;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序是否相当,是否采用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实现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目的。

  (三)协调性评估: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建立的工作机制是否运转良好,相关制度是否协调、衔接。

  (四)完善性评估: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设立的各项制度是否完备,配套制度是否健全。

  (五)操作性评估: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设立的各项制度是否具体可行,能否解决本市行政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规定的措施是否高效、便民,程序是否正当简便易于操作。

  (六)规范性评估: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文本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规范要求;逻辑结构是否严密、用语是否规范、条文表述是否准确,是否影响到文件的正确、有效实施;制定程序是否符合《丽水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的规定。

  (七)实效性评估: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效果是否实现预期目的。具体包括规范性文件是否得到普遍遵守和执行,存在哪些问题,社会各界反映是否良好;是否实现以最少的实施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第十二条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抽样调查、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或者论证会、专家咨询、案卷评查、案例分析、相关立法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

  第十三条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成立评估工作小组。评估工作小组由评估机关、受委托评估单位,以及与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有关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

  在进行实施效果评估过程中,评估机关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政府咨询委成员、市政府法律咨询专家、有关行业专家、群众代表、行政管理相对人参加。

  (二)制定评估工作方案。明确评估目的与对象、评估内容与方法、评估时间与步骤、调查对象、组织保障等。

  (三)开展调查研究和评估。制定调查提纲,确定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统计表,广泛收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前后的信息,以及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四)形成评估报告。对收集到的材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统计分析工具,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第十四条 评估机关或者受委托评估单位应当将拟评估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通过报刊或者网站全文登载,并公开评估方案,方便公众发表意见。

  在对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时,评估机关或者受委托评估单位应当征求与实施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有关的行政机关的意见。

  第十五条 评估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一)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贯彻执行情况及社会各界反映情况;

  (三)对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各项评估内容的评价;

  (四)评估结论及建议。

  第十六条 评估机关应当自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年度计划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评估工作。情况复杂的,经市政府同意,可以适当延期。

  第十七条 评估报告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后,作为市政府完善制度和改进行政管理方式,以及市政府法制办组织清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评估报告建议修改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直接纳入下一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修订计划,由原起草部门或者主要负责实施的行政机关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丽水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的规定,将修订草案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审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重新公布实施。

  修订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时,未采纳评估报告所提出的建议的,负责起草修订草案的行政机关应当在起草说明中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评估报告建议废止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审核,按照规定程序提请市政府决定予以废止,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或者《丽水日报》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 评估报告建议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由市政府法制办交有关行政机关办理;需要出台相关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按照《丽水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评估报告提出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建议的,由市政府法制办交有关行政机关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
  第二十二条 有关行政机关和单位不提供与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有关的材料和数据的,由市政府法制办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有权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评估机关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时间等要求开展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或者对评估工作敷衍了事的,由市政府法制办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有权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有关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拒绝采纳评估报告的建议,经市政府法制办督促仍不予以改正的,由有权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参加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评估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依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二十六条 评估机关开展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情况纳入市政府依法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试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第16届运动会工作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哈政办综〔2004〕9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第16届运动会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第16届运动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二○○四年二月十日



哈尔滨市第16届运动会工作方案





  我市定于2004年2月(冬季项目)至8月举行哈尔滨市第16届运动会。本届运动会是新世纪我市举办的第一次全市性综合运动会,将充分展示我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硕成果,集中检验全市竞技体育水平和体育事业风貌。为切实做好运动会各项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 一、指导思想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精神,坚持普及与提高、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冬季项目与夏季项目相结合,着眼于培育体育后备人才,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科学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确保运动会圆满成功。

 二、目标任务
 提供标准规范的竞赛设施,开展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搞好热情周到的接待服务,加强严密完备的安全保卫,保证便捷顺畅的交通秩序,营造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把本次运动会办成我市新世纪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盛会。

 (一)搞好大型活动排练工作
 按照"隆重、热烈、精彩,体现体育战线风貌,富有时代特色"原则,做好运动会开、闭幕式入场式、大型文艺演出和群众体育表演活动设计、编导、排练工作。此项工作由市体育局负责。

 (二)做好竞赛组织工作
 编制竞赛规程总则和单项竞赛规程,制发秩序册;组织运动员资格注册、骨龄检测;确定各单项竞赛地点,准备竞赛器材;培训裁判员,受理运动员报名,安排比赛日程,整理、确认最高纪录,打印成绩册。此项工作由市体育局负责。

 (三)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适时组织召开各类新闻发布会,组织受理记者报名,制发记者手册、采访证件,及时、准确提供相关信息;创造采访、信息传输、文字处理等相应工作条件;做好社会和赛场宣传布置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此项工作由市委宣传部和市体育局负责。

 (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 做好参会人员的住宿、餐饮、迎送及票务、交通、医疗卫生等后勤保障工作;做好运动会期间车辆调度、交通疏导等工作。此项工作由市体育局负责。

 (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 加强运动会开、闭幕式、比赛场馆、赛会驻地、新闻中心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发工作证件,确保运动会安全、顺利进行。此项工作由市公安局和体育局负责。

 (六)做好财务审计工作
 制定运动会各项财务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开支标准,做好预决算,落实运动会资金,对资金使用和资产情况进行审计。此项工作由市审计局和体育局负责。

  (七)开展道德风尚评比工作
 制定体育道德风尚评比办法,做好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工作。此项工作由体育道德风尚评比委员会负责。

 三、参赛办法
 以区、县(市)为单位,组成代表团参加比赛。

 四、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月初完成)。制定运动会总体工作方案、各工作部门工作方案和体育道德风尚评选方案,确定经费预算;成立各项目竞赛委员会,做好冬季项目竞赛组织与实施的准备工作;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赛前新闻宣传工作。
 (二)实施阶段(2月中旬至8月中旬)。组织各项目竞赛。本届运动会共设竞赛项目20大项、35小项,2月中旬进行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冰球、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壶、花样滑冰等冬季项目竞赛;4月至8月进行田径、举重、摔跤、柔道、游泳、射击、足球、乒乓球、篮球、武术、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夏季项目竞赛;8月中旬举行运动会开、闭幕式,确定开、闭幕式方案,落实表演单位和任务,制定排练方案,组织排练、彩排和正式表演。

 (三)总结阶段(8月下旬至9月末)。形成工作总结,完成财务审计和有关资料、图片归档等工作。

 五、组织领导
 成立哈尔滨市第16届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主任由市政府副市长张桂华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卢国惠、市体育局局长宫喜庆同志担任,秘书长由宫喜庆同志兼任,副秘书长由市体育局副局长邢其运、王春业同志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教育局、广播电视局、卫生局、城管局、公安局、交通局、体育局,哈报业集团等部门和单位有关领导及区、县(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负责组织领导运动会各项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主任由宫喜庆同志兼任,下设综合部、竞赛部、大型活动部、财务审计部,具体负责运动会筹备的有关工作。成立体育道德风尚评比委员会,负责赛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工作。